美国出阴招!
美国向台湾优先提供“不对称战力”,美国据悉将成为本周在美国举行的出阴台美高层“战略对话”的一项主要内容。据美媒和岛内媒体报道,美国美方似乎已经准备了一份建议台湾购买的出阴“不对称武器和系统清单”,选择了大约20种特定武器和系统作为首选销售对象。美国近年来,出阴不断有美国政客鼓吹要把台湾武装成一只“豪猪”,美国令大陆“难以吞咽”,出阴这回看来是美国要落实到“清单”上了。
不过令拜登政府尴尬的出阴是,这份武器清单尚未公布,美国岛内有关“乌克兰到现在为止也没有靠不对称作战打赢俄罗斯”的出阴舆论已经满天飞。19日,美国岛内绿媒又炒作解放军军机一早就进入台西南空域,出阴“袭扰台湾空域动作频繁”。美国对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事行动,我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此前明确表示,近日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多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是“对近期美台勾连活动的严正警告”。
记者 | 李准 郭媛丹
台美“战略对话”谈什么
据台湾《联合报》19日报道,台美将于6月20日起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和华盛顿特区举行高层军事安全及“战略对话”,就“如何抗衡大陆军事威胁”进行高级别官员的讨论,台北方面由“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率团参会。报道称,此次的讨论将包含拜登政府对台军售强调台湾“应优先采购不对称战力”的政策转变。据悉,美方已经准备好一份建议台湾采购的武器与系统清单,约20项,包括反舰导弹、防空系统以及可侦测敌军动向并发出早期预警的情报搜集系统。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通过优先出售“不对称武器”,美国打算加快提升台军防止解放军“登陆”的能力,并以此鼓励台湾更有效地分配“国防”预算。
据《台北时报》报道,在会谈期间,华盛顿方面预计将把重点放在升级现有装备、而非向台湾提供新武器上。除了对台售武,如何加强与台军合作演习,使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快速部署到“第一岛链”也将是此次高层对话的重要议题。
何谓“不对称武器”
何谓“不对称武器”?《日本经济新闻》称,对台湾而言,是指那些在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栖作战时“灵活、廉价和有效的武器”。军事问题专家宋忠平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对称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来的,通过对台出售一些所谓“能制衡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协助台湾遏制解放军对台军事行动。从目前来看,美国的不对称武器清单中应该包括反舰导弹、水雷、潜艇等。
《纽约时报》日前刊文介绍说,美国官员一直在私下敦促台湾官员购买适用于不对称战争的武器,“不对称战争是指规模较小的军队使用移动系统对规模大得多的军队进行致命打击”。美国退役四星上将斯塔夫里迪斯声称,对台湾来说,主要是指能够削弱中国大陆进攻能力的武器系统,“这包括智能水雷、反舰巡航导弹、网络安全能力,以及能够使中国先遣队失效的特种部队,再就是防空系统”。
《纽约时报》称,台湾早就拥有可以打到大陆的导弹,但台湾最近购买的美制武器——移动式导弹发射车、F-16战机以及反舰导弹——更适合击退“入侵部队”。美国官员认为“机动性”在不对称作战中至关重要,正在鼓励台湾购买移动式陆基“鱼叉”反舰导弹以及“毒刺”防空导弹。“一些军事分析人士说,台湾以后也许会购买水雷和武装无人机。就像在乌克兰那样,即使不派遣军队,美国政府也可提供情报,让这些武器有更高的杀伤力。”
“乌克兰靠不对称赢了吗”
“事实上,台湾无论采购什么样的武器装备,都无法形成不对称能力,”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比如台湾购买反舰导弹来拦截解放军的舰船,但这些反舰导弹本身并不存在生存能力,如果真正爆发军事冲突,它们将在第一时间被摧毁,根本无法构成不对称优势。其次,通过采购少量的优势装备来打赢一场战争的模式早就不复存在。比如采购几艘潜艇用于应对解放军,提升反潜能力,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台湾的潜艇数量屈指可数,现有的‘海龙’‘海豹’等潜艇能力不足,即便再增加几艘,也很难形成实际战斗力”。
台湾《联合报》19日称,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质疑,“不对称”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有问题:“如果台湾没有空军,它如何能巡逻其空域以应对灰色地带行动?如果台湾没有直升机来搜寻潜艇,它如何对抗如高雄和基隆港被封锁的场景?这些都是很真实的问题。如果遵照拜登政府的军售政策,台湾的安全不但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制造出新的弱点,这是非常有问题的。”
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18日对“美国之音”说,现在的问题在于拜登政府“把所有目标都放在战争一定会爆发”,但“乌克兰到现在并没有靠不对称作战和战力打赢俄罗斯,至少到现在没有做到”,“而乌克兰为此已付出极大代价”。
台湾“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16日接受岛内媒体人黄光芹《新闻不芹菜》节目专访时表示,蔡英文“亲自操作武器,代表她对国防很重视”,但在不对称作战问题上,“必须思考台湾能否在本土打最后决战”。他表示,台湾人口密度这么高,在台湾“怎么打都会打到自己人”,且炮轰之下势必造成断壁残垣、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这样的战略布局是失当的。他同时表示,乌克兰就是“很好的借鉴”,西方给乌克兰的就是限制性战略、不对称作战,结果虽给了“海马斯”火箭却不能打到俄罗斯领土,“只是缚手缚脚,绑住乌克兰”。
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一直强调,台湾当局应该“固守防卫”,固守防卫事实上就是“铁桶”战略、“豪猪”战略、“刺猬”战略,就是要让台湾岛在完全自我封闭下进行一场战争。“如果是在封闭的情形下进行一场战争,这是否意味着美军根本没想驰援台湾当局?因此,所谓的不对称战略,只是美国避免在台湾问题上和中国大陆摊牌的一种政治幌子。同时,美国念的是生意经,通过创新概念,把一些并不具备真正不对称优势、淘汰下来的老旧武器装备卖给台湾当局,这可以被称为一笔忽悠出来的买卖。”
“2022台湾政策法案”
《纽约时报》近日称,目前台湾年度军事预算占其GDP总值的2%以上,且蔡英文任内每年军费都有小幅增长。
4月对台湾进行了“窜访”的两名美国参议员——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梅嫩德斯及共和党籍参议员格雷厄姆,近日提出了一项“2022台湾政策法案”。该法案威胁要对中国大陆任何“进攻台湾”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并称一旦大陆以武力控制台湾,美国“将在军事上介入台湾的防御”。法案称美国将在未来4年内向台湾提供45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资助,并将台湾指定为“主要的非北约盟国”。
美国《国会山报》称,该法案寻求“彻底改革美国对台政策”。路透社称,该法案最早将于本周提交参议院。如果该法案成为法律,将“优先考虑并加快”对台湾的武器销售,直至美国国会确定大陆“对台湾的威胁已经显著减轻”。该法案还指示美国防长制定一个训练计划,以增加台军和美国武装部队的互动。不过,据路透社报道,一名熟悉该法案的美国官员说,法案中的一些内容让拜登政府和美国国务院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该法案可能会“激怒”中国。
据香港《南华早报》18日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已经提出警告,敦促美国国会“停止推进该法案”,否则将遭到坚决的反制措施。他表示,在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或让步的余地”。
来源:环球时报 | 李准 郭媛丹
(责任编辑:焦点)
-
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今年秋季2022年9月至11月)全国气候趋势会商会,会商显示,预计今年秋季,我国西藏东部、西南地区西部和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南部和西北部、华东北部、华中西 ...[详细]
-
计划于2022年在越南追加投资33亿美元,以帮助三星电子在2023年7月之前开始在越南生产半导体零部件。三星电子正在位于越南东北Thái Nguyên省的三星电机工厂,准备试生产集成电路用的表面贴装封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当地时间8月7日,一批从美墨边境进入美国的移民抵达纽约市,获得纽约市长亚当斯的欢迎。根据得州州长阿伯特等人的计划,从今年4月开始,得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开始提供免费巴士,将边境数千 ...[详细]
-
取消限购限售!环京楼市迎来重磅利好,不过开发商称“挺平静的,早已执行”
◎有开发商人士8月9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廊坊此次正式解除限购,对市场的提振效果有限。在此之前,一线早就已经执行了。据廊坊一线销售人员表示,客户对政策利好的敏感度很低,甚至已经产生了 ...[详细]
-
转自:北京商报自8月初银联发布进一步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通知,要求按照“谁的商户谁负责”原则,将套现风险防治具体职责贯穿至商户准入、交易监测、调查核实、处置约束等各环节后,近期,除了多银行“出手”严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 中国基金报港股持续震荡,三大股指微跌,恒指险守20000点。板块上,煤炭、光伏、锂电、地产股涨幅居前;电力、汽车块跌幅居前。一则传闻引起 ...[详细]
-
瞰见长三角:上半年长三角22城跑赢全国GDP增速,舟山增长8.7%居首位
瞰见长三角①丨上半年长三角22城跑赢全国GDP增速,舟山增长8.7%居首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面对多发散发的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我国经济受到超预期因素 ...[详细]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月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台湾9日举行了炮击演练,会持续到周四,大陆是否考虑做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当前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 ...[详细]
-
全国社保基金ESG投资组合招标 可持续投资产品主要投向ESG领域
据报道,全国社保基金ESG投资组合正在面向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招标,此次招标有20多家头部公募参与。据悉,此次招标涉及可持续投资产品和战略新兴产品,其中可持续投资产品主要投向ESG领域。国内养老基金主要分 ...[详细]
-
中新网8月9日电 记者 朱延静)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日前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事件加剧台海局势紧张。过去一周,大陆涉台主管部门密集发声,回顾14次表态、答记者问,既表明严正立场,也以行动威慑“台独”,同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