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外资机构讲故事 开放让中国资产更具价值
炒股就看,听外权威,资机值专业,构讲故事国资及时,开放全面,让中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产更
本报记者 孟 珂 邢 萌
“十年来,听外中国资产已从‘备选项’发展成为‘必选项’。资机值”一直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构讲故事国资外资机构感触颇深地表示。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开放开放程度全方位提升,让中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产更近日,听外《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瑞银、资机值花旗、构讲故事国资MSCI、彭博等四大外资机构主要负责人,他们从参与者的角度,讲述了自己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
瑞银:
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兼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表示,瑞银证券活跃于A股股票市场,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放过程中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随着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外资能够以多种渠道更加便利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是国际舞台上年轻、有活力的代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代表,钱于军表示,“我们非常期待见证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在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优化市场制度、促进良性竞争、构建良好生态,鼓励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花旗:
世界为“中国速度”惊叹
“回首过去十年,每一次挑战,都让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从‘8.11汇改’到境内股、债纳入全球基准指数,不过几年功夫。花旗全球客户加深了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体会到其对外开放的决心。”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林钰华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感触颇深。
多年以来,花旗一直积极参与互联互通,作为第一批机构参与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让花旗众多全球投资者客户深入参与中国境内市场。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越来越积极的‘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林钰华表示,过去十年,金融市场以“互联互通”迈上了新台阶,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北向通”相继开通。近年来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沪伦通、中瑞通开通,科创板、北交所火速登场,让世界为“中国速度”惊叹。
MSCI:
中国市场可投资性持续改善
MSCI董事总经理、亚太区业务部总裁长泽和哉表示,过去十年,明显看到A股市场逐步向机构化和国际化迈进,外资持股的资金存量在过去几年也有非常大的增长。
截至目前,A股初始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满四周年。2018年,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比例为5%;2019年,MSCI三次调整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20%;2021年,MSCI首次将科创板股票纳入MSCI中国指数。
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入快车道,先后推出互联互通机制、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等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呈现国内企业走出去、外资引进来的双向流通的开放性局面。
“中国内地市场的可投资性、准入条件在过去多年持续改善,国际投资者长期配置中国资产类别的潜在需求仍然巨大。”长泽和哉表示,“我们相信,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机构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将为全球和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和选项,实现更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MSCI愿积极参与这一进程,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彭博:
“债券通”链接境内外市场
2020年11月1日,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完全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彭博成为全球首家完成将中国债券纳入全球旗舰基准指数计划的指数提供商。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表示,在多种投资渠道和便利举措的推动之下,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多、种类更加多元,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境内债券余额呈现非常可观的增长。同时,外资投资的债券品种也从国债拓展到政金债,并开始关注中国的信用债市场。
李冰进一步表示,债券通机制的推出,是过去十年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一大亮点。债券通如同境内外市场间的一座桥梁,过去十年间,“桥面”越拓越宽,并发展为“双向通车”。今年宣布即将启动的互换通,有望将衍生品、债券市场向前推进一大步。“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境内外互联互通的进程将继续向前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大门持续敞开。”
他认为,长期来看,人民币资产在国际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知识)
-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 埃菲社11月21日报道称,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当天在马德里表示,北约支持乌克兰确实对所有成员而言都是“有代价的”,但他还敦促各成员国要保持团结,以免“付出更高的代价 ...[详细]
-
◎记者 王文嫣“共享充电宝租金涨至每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用不起”等话题近期登上微博热搜。共享充电宝真的集体涨价了吗?目前的价格变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上海证券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不同 ...[详细]
-
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预期下降,美元能否维持上行静待鲍威尔讲话,欧洲能源危机继续拖累欧元
北京时间周四8月25日)亚市早盘,微跌,目前交投于108.63附近。即使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资本财新订单增速较6月放缓,表明企业设备支出在第二季度萎缩后可能难以反弹,美元指数周三依然上涨,接近 ...[详细]
-
北新建材43周年,尹自波: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科技研发工作持续迈向新的台阶
8月26日,8·28文化节系列活动——庆祝北新建材43周年暨2022企业文化表彰大会在北新科学院隆重举行。会上举行了“揭榜挂帅”项目“高性能石膏基材料低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授帅旗暨揭牌仪式,表彰 ...[详细]
-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近期监管部门将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保交楼 ...[详细]
-
2022成都车展前瞻 新能源车再迎“狂欢”,智能化领域比拼继续
每经记者 段思瑶 每经编辑 裴健如受疫情影响,2022年北京车展延期,即将于8月26日开幕的2022成都车展成为今年国内首个如期举办的A级车展。因而,本届成都车展也成为今年各大车企不可缺席的重要“赛场 ...[详细]
-
官宣!苹果将于9月7日举行秋季发布会 预计将发布新款iPhone
财联社8月25日讯编辑 牛占林)美东时间周三,公司向媒体发出了9月7日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1点)发布会的邀请函,分析人士预计,该公司将在会上发布新款iPhone。此次发布会比传统的秋季发布会提前了一周 ...[详细]
-
芯片降价波及产业链:贸易商感叹接单难,行情好时曾俩月为公司赚30多万
文/冯潇慧 杨玲玲芯片降价如同一股寒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感受到寒冷。“寒冬来了。”谈起市场变化,8月25日,芯片贸易商刘林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经历过市场繁荣的刘林,眼下生意有些难做,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实习生赵宇彤 北京报道11月22日消息,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今日给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一方面,自2023年1月1日起,京 ...[详细]
-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以深圳为基点,聚焦五大研究枢纽服务大湾区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 上海报道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这一区域正愈来愈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基地,吸引了一批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