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守护老年脆弱群体精神健康
全市养老机构一直在坚持“视频探访”制度,疫情协助老人与亲属通过视频报平安、下何唠家常,守护但家人的老年不安,以及老人的脆弱孤独和焦虑感并不能完全缓解和消除。
新冠疫情以来,群体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精神健康关注。养老机构加强防疫管理的疫情同时,老年群体的下何精神健康也同样重要。
4月15日的守护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透露,上海一直把养老机构的老年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自3月1日起就已经要求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停止探视;3月10日起,脆弱实行全封闭管理,群体所有人员不进不出。精神健康4月2日起,疫情又进一步从严强化养老机构的物品物资和人员管理,禁止院外与院内人员私下传递物品,明确各类快递、物品必须严格消杀方可入院。
“视频探访”缓解部分焦虑情绪
家住虹口区的吴女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自己住在养老院的父母了。他的父亲长期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老夫妻两人同住一家养老院。
据吴女士反映,新冠疫情以来,由于无法入院探视,她的母亲近期出现了情绪波动的情况。“她现在饭也不好好吃,因为养老院的伙食肯定不如疫情前好,她也不知道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看她,还去和护工吵架。”吴女士表示很无奈,“我们就安抚她说,下个月疫情就过去了,我们再来看你。”
和吴女士有同样担心的人并不占少数。尽管40多天来,全市养老机构一直在坚持“视频探访”制度,协助老人与亲属通过视频报平安、唠家常,一些机构把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场景拍摄下来,通过抖音和视频发给家属,但家人的不安,以及老人的孤独和焦虑感并不能完全缓解和消除。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疫情,护理机构的质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人力不足等,对患者症状的处理不及时,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老人的感受。”
谢斌表示,对家人来说,无法见到老人也不必特别担忧,更不必自责,因为即使家人在场协助护理,主要也是解决部分人力的问题,对老人精神状态的帮助有限。
“老年人既往经历丰富,而且孤独、无欲无求等状态在老年群体中已经比较习以为常,只要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够得到很好的关照,医疗需求等方面的基本保障能够满足,老人大多数能够接受目前的这种现状。”谢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法国专业阿尔茨海默氏症护理机构爱默智(Almage)董事长马克·塞永(Marc Saill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法国疫情期间,也曾一度中止了养老院的探视,这是为了保护老年人避免感染。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摸索了不少经验,希望有机会可以分享给中国的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
塞永表示,家属对老人的“视频探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视频探访”的组织也很重要。“比如我们专门有一个负责视频探访的工作人员,帮助老人建立起视频通讯,在通讯开始后,工作人员会回避,让老人与家人保持私密的交流;等到通讯快结束时,工作人员会重新回到老人身边,并会帮助老人一起消化通讯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情绪,让老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抚。”塞永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养老院都有基本用药的保障,一些条件较好的养老社区还有驻点医生。
一家青浦外资高端养老机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目前仍然可以根据老人的用药需求,统一派人去大型的三甲医院进行配药。“在疫情下,住在我们养老社区的老年人生活服务都是有保障的,在养老社区的体验肯定要好过一些老人在家独居的体验,老人们还能相互交流。”这位人士表示。
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不低
家住虹口区的刘先生在上海此轮疫情封控前就把独自居住的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接回家中照顾。刘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老人在小辈家里虽然难免感到不自在,有时吵着要回家,但现在至少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得到满足,家人也不用担心老人独自发生意外。”
疫情期间,老人的精神健康也引起了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上海为数不多的医院老年科门诊开诊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医院都只保留普通配药门诊;而互联网医院问诊无法进行视频对话,这让医生很难了解到老年人在疫情隔离期间的实际精神状况和身体表现,也难以展开相关的研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李霞教授在4月13日晚的一场关于疫情期间如何守护精神健康的线上论坛上,针对老年人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提供了初步调查研究数据。
李霞分享的调查数据显示,此次奥密克戎疫情与两年前的武汉疫情期间,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出现晚于年轻人,但持续时间要比年轻人更长;调查数据还显示,老年人对现在的隔离并不太担心,也不特别担忧死亡,但对疫情并不盲目乐观。
此轮疫情期间,李霞也接到一些求助,比如老夫妻两人,一个阳性被送去方舱医院,另一个因为担心老伴,就不吃饭或者情绪失控。“这种表现像是一个应激反应,老年人应激的表现在护理院的发生率最高。”李霞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在疫情期间的抑郁症发生率也不低。李霞表示:“与很多其他精神障碍疾病不同,抑郁和焦虑可以在老年阶段首次发生,这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大多数精神疾病都不会初次发生在老年人中,比如精神分裂症。”
李霞表示,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抑郁和焦虑障碍的问题较为突出,门诊和住院率占比达到50%。“很大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大脑退化,对情绪的控制就比较差,应对突发状况的弹性也比较差。”李霞解释称。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年精神科医生,李霞正常时门诊日总要看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她对老年患者进行了数十年的观察。李霞发现,老年人抑郁的时候,并不会直接表达,而是会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而一旦出现抑郁,难治性抑郁的发生率高。
她还援引数据称,老年人情绪障碍的发生比例已经超过15%。老年人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包括活动少、交流少等等,因此要鼓励老年人积极运动,家人要多主动与老人沟通聊天,鼓励老年人说出自己的困难。
“很多老人愿意忍受,不向小辈吐露自己的难处。”李霞表示,“现在趁疫情期间工作不那么忙,小辈也应该主动询问。”
(责任编辑:探索)
-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当地时间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对欧洲工业形成挑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工业来 ...[详细]
-
首款AR眼镜不卖,Meta葫芦里卖什么药?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夏雨辰Meta舍弃了第一代AR眼镜的商业化之路,开始着重研发第二代。同时,Meta还砍掉了传闻已久的Milan智能手表研发计划。M ...[详细]
-
中国证监会山东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冯鹤年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山东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冯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9月1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六章42条,涵盖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自20 ...[详细]
-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5G已逐渐覆盖全球各地,如今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登陆5G网络的用户也已经达到上亿人。在5G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6G。说到6G,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个概 ...[详细]
-
瑞典5G通讯设备巨头ERIC.US)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就公司2019年在伊拉克的行为展开调查。该公司补充称,它正在与SEC充分合作,“现在确定或预测调查结果还为时过早。”自从2月媒体曝 ...[详细]
-
5月CPI同比涨2.1%,与4月持平,环比年内首现负增长,分析称后续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压力有所缓解
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5月份CPI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半军”齐飞,成长股反攻,A股低开高走!欧美股市跌,油价金价跌,咋回事?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费天元 上海证券报上证导读中宣部今天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民航局回应“3·21”东航事故调查情况最新进展。在昨天的上海疫 ...[详细]